您现在的位置: 马勃 > 马勃分布 > 正文 > 正文

捉金鸡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18 20:15:02

小时候,奶奶最常说的一个故事,是一户人家,娶了个小团圆媳妇。这个小媳妇,远离父母亲人,在婆家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吃剩饭,干重活,察言观色,小心谨慎。

那个年代,还得推石磨磨碎粮食,摊煎饼。小媳妇每天早早起来,抱着磨棍一圈一圈又一圈,睡眼惺忪地推磨。鸡不叫狗不咬,小媳妇静悄悄地推磨。忽然有一阵子,脚下总是有小鸡崽叽叽喳喳,让她迈不开步,她只得时不时吆喝着赶开小鸡崽。

漆黑寂静的夜里,她这吆喝声清脆又响亮。惊醒了睡梦中的公婆,公婆问明白了缘由,更加奇怪,睁大了眼睛也没看到小鸡崽。

公婆是最聪明的,一改往日的疾言厉色,和颜悦色地说:“给你个鸡笼,再有小鸡崽绊你脚,就捉来放到鸡笼里。”

小媳妇受宠若惊,第二天一早,更早起来推磨,果然一群小鸡崽又叽叽喳喳,欢快地跑来绊脚了。

她蹲下来,一只一只又一只,全部捉到鸡笼里。天上的星星越来越稀疏,当别的星星都隐去,只有太白金星还挂在天上时,公婆起床了,走到鸡笼跟前,只见里边团团卧着一窝小金鸡崽,光彩夺目。

那个可怜的、善良的、勤劳的、好运的小媳妇,常常引得我遐思无限。

……

最近几天,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小媳妇。

《诗经》、《尚书》、《山海经》、《水经注》、《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淮南子》、《太平御览》、《世说新语》、《古文观止》、《资治通鉴》……这些我原先以为的老古董、故纸堆,慢慢的,慢慢的,越来越有温度,越来越鲜活,越来越光彩夺目,越来越震撼我的心灵,越来越启迪我的智慧,越来越强健我的精神。简直就是那一只只金光灿烂的小金鸡崽,不!是金光灿烂的鸡崽妈。

我跟孩子们说这些感受,孩子们似懂非懂。性格外向,快人快语的,就扑闪着大眼睛,摸着这些书问:“真的有这么好?”性格沉静内敛的,就不言不语,默默蹲下来,抚摸着这些书。——我想,应该是有些种子播撒到孩子们心田里了。

识货者是宝,不识货者是草。看进去了是宝贝,看不进去是草芥。我大学同寝室好友,到美国读了硕士、博士,从事IT行业,医院工作。工作生活在全英语环境,每天晚上都要看几页《古文观止》才入睡。她跟我书信往来,那优美简洁的文笔,那高远的见解,那深厚的文化底蕴,那对故国故人的深深认同和思念,常常令我羡慕、钦佩、感念又汗颜。我活在全中文环境,要是读不懂《古文观止》,简直是愧对天地,愧对一切的一切。简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简直是暴殄天物。

为了看懂这些宝贝,必须有个强健的身体,倒逼着我作息有规律,倒逼着我天天做“八段锦”,跟同事聊起“八段锦”的好处,同事说,好是好,就是难以坚持。我无语——因为说起来实在话长。

我又翻来覆去地想,怎么样才能够让孩子们觉得是宝呢?就是磋磨着孩子们,念、读、背诵;绘声绘色,讲这里边的故事,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孔融妙答、螳螂捕蝉、囊萤夜读、鹬蚌相争、虎与刺猬、两小儿辩日……

同龄人在一起,常有人慨叹:现在的孩子哪有童年啊?想想我们那会儿,暑假里下河摸鱼虾,上树逮知了;崖上摘焉有(学名龙葵,一种紫色小浆果,物质困乏的年代,是野生的,孩子们的零食。),沟里采灰包(学名马勃,一种真菌,可做中药材,治疗嗓子炎症。)……

每当此时,我就想弱弱地说:听着蝉鸣,背诵着曹植的《蝉赋》;在健身器材上挥汗如雨,听着“鲲鹏与斥鷃”;在高山之巅,听父母讲述“牛顿的大炮试验”……难道这不是童年吗?

日复一日的推磨,万分庆幸,我能成为那个捉得金鸡的小媳妇。我还希望持续地推磨、磋磨,在小媳妇的身后,跟上来长长的一群捉得金鸡的小孩儿。

凤美依旧

请赞赏1元作为教育投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boadw.com/mbfb/42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马勃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