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已立冬十多天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冬季。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气温多在零摄氏度以下。冬天最大的特点是气候寒冷、干燥,万物萧条。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不少人容易患冻疮,尤其是阳虚体质和血瘀体质的人士,发病率更高。在寒冷不断的威胁下,这些容易患冻疮的人士应该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我们这里讨论的冻疮是指人体暴露部位的局限性冻疮,这些冻疮好发于耳、鼻、手、足等部位,所以预防冻疮也是重点防护这些部位。中医一贯的治疗思想是“治未病”,而“治未病”的主要措施是培植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即便是打“防御战”,也是“主动防御”、“积极防御”,而不是“被动防御”和“消极防御”。
根据自己的体质特征,适时调理自己的偏颇体质,尽可能恢复到正常体质。如果你将自己阳虚或血瘀体质调理好了,只要稍加注意,也就不太害怕寒冷的侵袭了。不过体质的调理是一个大“工程”,短期内难以调理到理想状态。我们还是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下的三个妙招。
一、加强对冷环境的适应性锻炼,从夏季开始,每日用冷水洗脸,用冷水泡手、足,早晚各一次,泡的时间逐渐延长。关于水温视各人实际耐受力而定。特别怕冷,最炎热的三伏天都怕沾冷水的人,可以逐步降低你平常使用的水温,坚持到一定的时间,能够适应摄氏11度左右的水温为佳。当然这是要持之以恒才能做到的。同时能够养成洗冷水浴的习惯,御寒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档次,这样过冬天冻疮再难来“骚扰”。
二、以上一招看起来简单,相信能够长期坚持的人不会很多,而错过了夏天最佳季节,现在要谁开始用这一招都有困难。既然如此,只能使用按摩招法了。根据不同的部位各施其法:
脸:坚持每天早上搓脸3到5分钟。双手适度用力,柔和地搓揉脸部,重点是易冻伤的部位,如鼻、脸颊、双耳,搓揉脸部到微微发热为度。耳部容易冻伤的人士可用拉耳垂、提耳尖、摩耳轮的方法以加强对耳的防护。每次揉搓2~5分钟,以双耳感到发热为度。
手:每天坚持搓手,每次3至5分钟,至双手发热为度。同时可以选择按摩阳池、劳宫两穴。阳池穴是阳气聚集的地方,它位于手腕背横纹的中点处。劳宫穴在我们的掌心里,当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就是该穴。可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做逆时针按摩,每穴按2至3分钟,每天2至3次,能够起到暖手助热、预防冻疮的作用。
足:建议每天用左手握住左脚背前部,用右手沿脚心上下搓次,达到脚心发热;再用右手握右脚,用左手沿脚心上下搓次,搓的力度大小以自己舒服为度。此为干搓,也可在泡脚时采取此法“湿搓”或用“酒搓”法。坚持搓脚可使精力旺盛,体质增强,提高御寒能力。
三、坚持不了冷水泡手足者在冬天开始之际,坚持用热水泡手、足也是好办法。每晚用热水泡手泡脚可以让血液正常循环起来,使手脚暖和起来,避免冻伤。另外在冬季经常活动四肢,可以让手脚部位的血液和新陈代谢加速,避免手脚冻疮的发生。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比如:羊肉、牛肉、胡萝卜、大白菜,少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和饮料。对于一些体质较弱的朋友可以进行一些中药食补,让自己身体暖和起来,体质得以改善。比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大枣生姜汤、生姜红糖水等。
如果冻伤,切不可用高温或用火烘烫熨,以防溃烂成疮。皮损黯红,未溃者可外搽2%樟脑酊,或蜂蜜猪油软膏(70%蜂蜜,30%猪油)。已溃者可用20%马勃软膏,或紫云膏外涂包扎。
坚持运用以上的方法,主动防御,一定能远离冻疮,安然渡过寒冬。
更多的健康与用药小知识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boadw.com/mbfb/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