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马勃 > 马勃鉴别 > 正文 > 正文

中医鬼谷子讲温病条辨第二节下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13 10:18:38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pf.39.net/bdfyy/zjdy/171218/5941786.html

好,我们接着讲《温病条辩》第二课的下半节课,因为这节课太长,没办法,只能分成上下。

十二、手太阴温病,出现口渴明显,宜用雪梨浆;如果吐白沫、口中黏滞不爽者,宜用五汁饮治疗。这两种方剂呢都是甘寒救阴的方法。好,我们看雪梨浆方,说白了就是将一枚大的雪梨切成薄片,放入刚取出的井水中浸泡半天。他说的井水呀,是古井啊,就是挖个洞挖很深,然后呢用桶在里面啊,装一桶水了之后用绳子拉上来的那种啊。放入刚取出的井水中浸泡半天,然后频频饮用此水。说白了雪梨浆方就是用大的雪梨用井水泡一泡,然后再喝,煮都不用煮。

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其实是一种食疗,药食同源的食疗,啊。好,我们再看一下五汁饮啊,五汁饮属于甘寒法。五汁饮方是这样的啊,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这个藕汁可以用甘蔗汁来替代啊,根据病情取上汁适当的量和匀后凉服。如不喜欢冷饮,可以加温后服。说白了,这相当于这一个现在流行的这个果汁啊,也是一种药食同源。只是它的这个成分哪是用这个不同的这个东西磨成的汁儿。

十三、手太阴温病过了两三天,出现舌苔薄黄,寸口脉有力,心中烦闷难受,起卧不安,想呕又呕不出来,但没有中焦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可用栀子豉汤治疗。手太阴温病,经过了两三天的时间,有的已经出汗,有的还没有出汗,舌苔微黄,这表明温邪已不完全在手太阴肺经,双手寸脉盛大有力,心中烦闷难受,起卧不安,想吐又吐不出来,这是病邪已深入到胸膈,但病位仍在上焦,可以用因时利导的方法祛除病邪,方中的栀子苦降邪热,淡豆豉辛开透邪。

好,我们看这个栀子豉汤属于酸苦法:栀子(捣碎五枚)、淡豆豉6钱,用水四杯加上栀子煮沸,再加入淡豆豉,煎煮后取药汁两杯,先趁热服一杯,若出现呕吐,停止服用剩下的药汁。

十四、手太阴温病经过两三天,出现胸中烦躁不安,痰涎多、胸膈痞塞、恶心欲吐,但是没有中焦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宜用瓜蒂散治疗,体虚的病人加人参芦。

本条与上条比较有轻重的不同,即有痰和无痰之区别。药力峻猛的方剂不能治疗病情较轻的疾病,反之病情太重,药力太轻,则起不到治疗的作用。上条用栀子豉汤涌吐膈中之邪热。而本条痰涎壅盛,一定要用瓜蒂散。瓜蒂散急吐膈中之痰涎,以防痰热蒙蔽心包,出现惊厥。方中瓜蒂、栀子都是苦寒药,配合酸的赤小豆,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酸、苦味的药具有涌吐泻下的作用,属于阴性药相配合,这类药物善吐热痰。瓜蒂散是一首用涌吐治疗邪在上焦的方剂。

瓜蒂散方属于酸苦法,瓜蒂一钱、赤小豆两钱、栀子两钱,上药加水两杯,煎煮后取药汁一杯,先服半杯,出现呕吐停止服用剩下的药,如果不吐继续服用。体质虚的人加人参芦一钱五分。

十五、手太阴温病,出现双手寸口脉大,舌质绛,舌面干燥,应当口渴,现反而不渴,这是热在营分的病证,应用清营汤去黄连治疗。

口渴是温病的本症,现在反而不渴,会使人感到疑惑;然而舌质红绛,舌面干燥,两寸脉大,确属温病。这是因为热邪深入营分,蒸腾营阴,上朝于口,所以口渴反而不明显,不要认为口渴不明显就不是温病,用清营汤清泻营分之邪热,去掉苦燥的黄连以防引邪入里更深。

好,我们看一下清宫汤,但是这个清宫汤呢,这个在暑温病中将会有详细的记载,我们在这里不做探讨。

十六、手太阴温病,不可用辛温药发汗,若用辛温发汗药但没有汗出多会出现斑疹,如果汗出过多又会发生神昏谵语。几乎出现红斑的病人,应当用化斑汤治疗;几乎出现红疹的病人,用银翘散去淡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加倍玄参的用量来治疗。这时应禁用,就是不能用啊,不能用升麻、柴胡、当归、防风、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柳这些药物。如果出现了神昏谵语,用清营汤或者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等进行治疗。

温病禁用辛温发汗是因为温邪是从口鼻而入,病邪在手太阴肺经,而不在足太阳膀胱经。辛温发汗药只会损伤足太阳的经气,对祛除手太阴肺经的邪气毫无作用。一般的医生不懂得这个道理误用了辛温药发汗,如果病人内热炽盛,且血分有燥热,就不能蒸化汗液,温邪闭郁在肌表血分,一定会出现斑疹。如病人表虚,一经发汗,就汗出不止,汗为心液,汗出过多,心阳受伤,就会出现神昏错乱。心主言语,心中阴血是基础,心阴伤,心血虚,不能抑制心阳,心阳独亢,则病人谵语不止。另外,手太阴肺经的病邪不解,本来就可以逆传手厥阴心包经,何况又伤了气血呢?因此这种传遍就更容易啦。

我们看一下化斑汤方,石膏一两、知母四钱、生甘草三钱、玄参三钱、犀角两钱、粳米一合,上药加水八杯,煎煮后取药汁三杯,白天分三次服用,药渣再加水煮一次,取药汁一盅,晚间一次服完。这是根据《黄帝内经》确立的治则,《黄帝内经》说“体内热邪过盛,用咸寒的药物配合苦味和甘味的药物治疗”,前人都把白虎汤当做化斑汤用,认为发斑属于阳明证,阳明主肌肉,发斑的人从内到外遍身红赤,所以用石膏清肺胃的邪热,知母清金润肺亦能治阳明独胜的邪热,甘草清热解毒又能和中,粳米清胃热兼保胃液,但考虑到斑的颜色红赤,显示火势太旺,传变会很迅速,只用白虎汤清上焦邪热恐怕不能完全胜任,故本论(这条方论)又加上了玄参、犀角等药,玄参滋肾,使肾水上升交于肺,这样天水一气,上下循环,就不会出现上下津液枯竭。犀角味咸性寒,能滋肾水济心火,托斑外出,且能败毒,辟温气。再说了,病情已到发斑的程度。病邪绝不仅仅在气分,的确已进入血分,所以要加玄参、犀角二味凉血药。

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这个名字太长了。但是呢这个吴鞠通啊,他完全是为了模仿张仲景,所以把那个方子搞得这么复杂,这名字取得,情况是这样的啊。在银翘散里去豆豉加生地四钱丹皮三钱大青叶三钱玄参加至一两,这就是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银翘散的方义前面已做介绍,所加之四味药都能清血热,淡豆豉辛温所以减去。

吴又可的《温疫论》中有托里举斑汤,他虽然没有提到疹,其实是把斑和疹混到了一起论述。我观察到温病中发疹的人约占十之七八,而发斑的仅占十之二三。斑的颜色纯红,点大成片,不高出皮肤属于肌肉的病变,用化斑汤治疗。疹是红点高出皮肤,与麻疹、丹痧同属一类,是血络中的病变,用芳香透络,辛凉解肌,甘寒清热的方法治疗。吴又可的托里举斑汤方中用当归、升麻、柴胡、白芷、穿山甲等这些都是温燥的药,难道不怕这些药物灼伤津液吗?何况前人有治痘宜用温,治疹宜用凉的原则,这才是正确的见解。“治痘宜用温,治疹宜用凉”这几个字考试的时候长期考到啊。再说温疹比小儿的风热疹的邪毒更甚!吴又可用升麻、柴胡是想取他们的升发作用,但是他不懂得温病多发生在春夏阳气升发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有升无降,不必再用升药发散。《黄帝内经》说:“冬天里善于保养精气的人,春天就不会得温病”。患温病的人下焦精气早已不固,怎允许你在升发少阳之气使阴津衰竭于下,阳气厥脱于上呢?《黄帝内经》说不要用补法治实证,不要用泻法治虚证。治病前首先要了解当年的主气,以免损伤平和之气,这些教诲难道你忘记了吗?后世的医论还效仿吴又可的治法,这是不认真阅读《黄帝内经》经论的过错呀!

现在有些医生治疗温邪在表时,如经过两三日还没有汗出,就认为是斑疹的热毒郁在里面,他们不仅用升麻、柴胡、羌活、葛根,而且还重用山川柳发散腑热。这些人不知道山川柳一年开三次花,所以有三春柳的名称,又把三春改名为山川,这种柳树古代又称之为柽木,《诗经》中说“其柽其椐”,其中的柽木就是这种柳,三春柳大辛大热,升发最快,它的横枝极细,善于入络,专门用于发散虚寒性的白疹,对于这个温热病气血热盛出现的红疹绝对不能使用。善于治疗温病的医生本来可使病人不出疹,即使有温邪郁闭两三天或者三五天仍然没有出汗的,又不得不出疹的情况,医生也可使重病转轻,轻病转无。如果一概使用辛温刚燥之药,气分的邪热加重就会深入到血分,这难道不是自己的失误而引发的斑疹吗?另外,一般的医生遇到疹已发出就觉得高枕无忧,不知道邪热炽盛的时候更应谨慎,一有疏忽,危害不浅。还有人说疹不忌用泻法,如有里结仍可用轻微通下的药物,但一定不能造成大泄,以免导致内虚,中气下陷,假如出现这种情况,治疗的方法中焦篇也有记载。

清宫汤,我们看一下,玄参心三钱、莲子心五分、竹叶卷心三钱、连翘心两钱、犀角尖两钱、连心麦冬两钱,热痰盛者加竹沥、梨汁各五勺。这个勺可能是以前古代的小勺子,不是我们现在的这种勺子啊。痰不宜咯出,加瓜蒌皮一钱五分;热毒重者,加金汁、人中黄;欲出现神昏,加金银花三钱、荷叶三钱、石菖蒲一钱。

这属于咸寒甘苦法,是清膻中的方剂。膻中是心脏的外围。尤如宫的城墙一样,就是相当于紫荆城这的啊,尤如宫城一样。清膻中就是清宫,顾名清宫汤。方中诸药都用心,大概心有生生不息的功能,药物的心能入人之心,不仅能除心中之秽浊,还能够补心中生生不已之生气,拯救危亡之生命。这个是以形补形的啊,玄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犀角尖、连心麦冬这都是有心的啊,以心通心,所以他叫清宫汤。火热之邪能使人神昏,寒水之气则能使人清醒,神昏谵语是水不足火有余,同时有秽浊阻闭清窍。另外,离火以坎水为基础,玄参味苦属水能泻心火补心阴;犀牛是有灵性的奇兽,犀角味咸,能辟浊解毒。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可见它通心气的作用最强,它的颜色是黑色,黑色又补肾水也能补心阴之不足,所以本方用这两味药为君药。生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吴鞠通也算是一奇才呀。把这样的诗歌都运用到了中药的方剂里面。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他用到心用到清宫汤里面去,可惜呀,这个犀角我们没有用的,只能用水牛角啊。还有这个武侠小说啊,古龙的、陆小凤还有灵犀一指。这都是由心而发,所以说这个犀呀,确可通心呐。无论从武侠小说,从古代诗词,还是从《温病条辩》。莲子心味甘苦咸,莲子的根是倒着长的,由心走肾,心火下交于肾水,又回环上升,使肾水上济于心。记得有个方子叫“萆薢分清饮”吧,它里面加这个莲子心来治疗调节,我们常用来治疗尿浊、肾炎。还有用了莲子的方子“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本来是止泻的方子,但是它里面有两味药我们要提一提,一个是莲子,一个是桔梗,桔梗呢又不能止泻,莲子它也不是完全止泻的,它在这里干嘛呢?我解释说明一下,桔梗本来可以载药上行,其实际上在参苓白术散中,桔梗是脾虚之后脾不能升清气,清气是指精微物质啊,这个精微物质靠桔梗运送到上焦心肺,运送到上焦心肺呢,肺呢化气,心化血,所以就用到桔梗和莲子,所以我们不仅能止泻,还能将脾虚的症状转化为气血。我们再看一下连翘,连翘看起来长得就像心的形状,连翘证明他的心呢它能退心热。我们再看一下竹叶,竹叶的心间呐,中间是空的,所以它能通心窍,清心火。所以这个连翘心、竹叶心这两味药是佐药,君臣佐使的佐。那么麦冬呢,麦冬为何用心呢?《神农本草经》早有记载:麦冬心呢主治心腹结气,中焦虚损,食积停滞,胃络不通。试问去心的麦冬怎么能起到疏散气结,补益脾胃,消食化滞,通导胃络的作用呢?麦冬禀受了少阴癸水之精气,一条主干上横生许多根络,麦冬颗颗与根络相连,有的长十二枚,有的长十四五枚,之所以这样长着,是因为手足三阴三阳经,共有十二条经脉,加上任脉的尾翼,督脉之长强,总共十四条,又加上脾之大络,共有十五条。这种药物的长势与人体之结构之吻合,只有博学多才的人才能够体察到药物的形象和作用。用麦冬来疏导脉络,麦冬和天冬都称为门冬。冬主闭藏,门主开转,门冬有开合之功能。麦冬的作用主要在心,古代没有用麦冬去心的记载。所以呀,麦冬、天冬,它的全称叫麦门冬、天门冬。张隐庵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麦冬要去心,这种情况相传已经很久了,而且无法更改。吴鞠通我本人广泛的考证,发现用麦冬要去心是从陶弘景开始的,陶弘景认为心能入心脏,会使人心烦,他不知道麦冬是无毒的,在《神农本草经》中被称为上品,久服能使人轻健,怎么能使人心烦呢。人参、白术、黄芪、甘草以及各种果仁和子实,他们都有心,难道都会使人心烦而要去心吗?陶弘景去麦冬心,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本方用麦冬心,是用心来散心中之秽浊和气结,所以用它作为臣药。

好,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丸,牛黄一两、郁金一两、犀角一两、黄连一两、朱砂一两、梅片二钱五分、麝香二钱五分、珍珠五钱、栀子一两、雄黄一两、金箔衣黄芩一两,以上药物除金箔外,碾为极细的末,炼老蜜制成丸,每丸一钱重,用金箔包裹,外用蜡封护。脉虚的病人用人参汤送下,脉实的病人用金银花、薄荷汤送下,每次服一丸。它还可以兼治飞尸证啊,飞尸证是突然昏厥、各种痫证及大人小孩因热而引起的惊厥。大人病重体实壮者一天可服两三次,小儿每次服半丸,病不好再服半丸。

本方是芳香化浊通利诸窍的方剂,方中咸寒的药物能滋肾水安心阴,苦寒的药物可通火腑而泻心火,牛黄吸取日月精气,开窍醒神。犀角主治百毒,祛邪恶之气,解三难瘴气之毒。珍珠获得水中之精华,能振心通神明,与犀角一起滋阴泻火,郁金属于香草,梅片是香木制成,雄黄是香实,麝香是经血化生之香物,四种芳香的药物一起用,能使闭郁在手厥阴心包深处之邪热温毒一起从内透出,邪气秽浊自然会被清除,神明就可以得到恢复。黄连能泻心火,栀子泻心与三焦之火,黄芩泻胆肺之火,这三种药合在一起,能使邪火随同诸多香药一起消散。朱砂能补心阴泻心火,金箔坠痰而且具有镇心安神之作用,再配合珍珠和犀角成为本方的主药。

好,我们再看一下紫雪丹,滑石1斤、石膏1斤、寒水石1斤、磁石水煮2斤,捣细煎煮后去渣取药汁加入后药中,后药是那些药呢?羚羊角5两、木香5两、犀角5两、沉香5两、丁香1两、升麻1斤、玄参1斤、炙甘草半斤,以上八味药捣为粗末,加到前面的药汁中煎煮,去渣取药汁加入后药中。

朴硝、硝石各2斤提尽,加入前药汁中用温火煎,不停的用柳木棒搅拌,当药汁将要凝结时再加入后两味药,尘砂3两、麝香一两二钱加入到前面煎药中拌匀。制成后去火气,用冷水送服一两钱。送服一两钱进去。这个太麻烦了,说实话,这个紫雪丹。

本方用矿石类的药物清热泻火利水兼通下窍。磁石、玄参补肝肾的阴津又能上济心火。犀角、羚羊角清泻心经和胆经的火邪。甘草调和诸药又能解毒,且有甘缓的作用。方中的药物都主降下,只有一味升麻有升散的作用,用它大概是欲降先升之意。芳香类的药物能够辟秽化浊有的开上窍,有的开下窍,这样心窍就不会被秽浊阻闭,神明就会得到恢复,辰砂是红色的,能镇心神而祛心火,其中的汞补心阴,起坐镇安神的作用,连汞都搞出来了。方中有各种药都是取药中之气,只有朴硝和硝石是用药汁,这是因为此药物是水卤结成,药力骏猛,又易于融化,能泻火散结。

好,我们再看局方至宝丹:犀角1两、朱砂1两、琥珀1两、玳瑁1两、牛黄5钱、麝香5钱,将上药碾为细末,用安息香融化后和药末制成一百丸,用蜡着外壳封护。

本方汇集了多种灵性之物,都能补心安神,祛邪逐秽,解热散结,共同起到扶正祛邪之作用。以上三方安宫牛黄丸最凉,其次紫雪丹,最次至宝丹,但他们的主治大体相同,只是各有所长,临床根据情况,酌情选用。现在我们市面上用的多的是安宫牛黄丸啊。

十七、邪热内陷心包,证见舌蹇肢厥,宜用安宫牛黄丸治疗,也可选用紫雪丹。

厥就是尽的意思啊,肢厥。阴阳偏到极点都能产厥。伤寒的厥症是足厥阴肝经病变。温病是手厥阴心包的病变。哼哼,都是厥,伤寒的厥走足厥阴肝,温病的厥手厥阴心包。舌体向上向内卷曲、阴囊上缩,虽同是厥阴的病变,但舌为心之外窍,心包是心脏外的包络。在正常时能代心行命。在病变时又能替心受邪。所以舌与手厥阴心包经有关。而阴囊的前后都是足厥阴肝经过的地方,故阴囊属于足厥阴病变。绝对不可把手足混为一谈。而像陶节庵所说的肢冷过肘膝都是阴寒症,放肆地用热药治疗。再说热厥也有三种情况,有邪热内陷心包络为主而阳明证为次。正如本条所讲的,用芳香开窍的方法治疗;有热邪深入阳明,阳明腑实太深甚,邪热上冲心包,出现神志昏迷,四肢厥冷,甚至全身发冷,当用攻下腑实的方法治疗。这方面的内容在中焦篇中讨论;有患温病的时间太久,温邪灼伤肝肾之阴,导致惊厥,这就用育阴潜阳法去治疗,有关这方面我们在下焦篇中去讨论。

十八、温毒出现咽喉肿痛,耳前、耳后肿,面颊肿颜面红赤或者咽喉不肿,只见外面肿,严重时还出现耳聋,这种病呢民间称之为大头瘟,用普济消毒饮去掉柴胡、升麻治疗,起病初期一两天内,再减去黄芩、黄连,三四天以后再加入黄芩、黄连为好。

温毒是由秽浊毒邪引起。地气中的秽浊毒邪,没有不借助少阳升发之气而致病的,春季和夏季地气上升,所以多发生这种病证;秋冬之时,地气也有不潜藏的时候,也会发生这种病证;人体内的肾经常有不足,不能上济少阳,少阳的相火升腾太过也往往导致这种病;小儿为纯阳之体内热重且阴液不足,所以小孩也容易患这种病。《黄帝内经》说:“邪劫少阴和少阳为喉痹”。少阴和少阳的经脉它都经过喉咙,少阴藏君火,少阳藏相火,二火相助就会出现病变。耳前、耳后和脸颊都是少阳经过的地方,颊车穴不只是足阳明经的穴位,少阳经也从这里经过。颜面红赤是大热的表现,之所以出现耳聋这是因为两少阳经的经脉都入耳中,少阳邪热亢盛,会闭塞清窍,使听力减弱。温毒的治法总不会超出李东垣普济消毒饮的范围。此方妙就妙在用凉膈散为主,又加上化清气的马勃、僵蚕、金银花、起轻可祛湿的作用。再加玄参、牛蒡子、板蓝根清热解毒,通利肺气,滋养肾水以制约亢逆的心火;去柴胡、升麻的原因是本病多由火热升腾太过引起,不应再应用升药的缘故,有人说这两种药是引经药不应该减去,这种观点是相当愚蠢的!如果药物不能直接到达病所,采用引经药,普济消毒饮都是一些轻而上浮的药能走上焦,宣开肺气,没有必要再用柴胡升麻等引经药,为什么初起又要去掉黄莲、黄芩呢?因为黄莲、黄芩是里药,温毒病初起病在表,病邪不在中焦,不应提前使用里药,以免引邪深入。

好,我们看一下普济消毒饮去升麻柴胡黄芩黄连方,连翘1两、薄荷3钱、马勃4钱、牛蒡子6钱、荆芥穗3钱、僵蚕5钱、玄参1两、金银花1两、板蓝根5钱、桔梗1两、甘草5钱,上药共碾为粗末,每次服用6钱,病重的服8钱,用鲜芦根煎汁,再加药沫煎煮,去渣取药汁服用。轻病的两个时辰一次,重病的一个时辰左右服一次。

十九、温毒出现耳前、耳后、面颊等处肿大,用水仙膏外敷,此膏可敷以一切痈疮肿痛。水仙花吸收秋冬之时之精气,它在隆冬时节开花,味苦微辛,性寒滑无毒,苦能泻火败毒,辛能散热结,寒能清热,滑能利窍祛痰。

水仙膏方是取水仙花的根,随便取一点不管多少,剥去老红皮及根须捣烂如膏状,用此膏敷肿大的地方,中间留一些能出热气的小孔,药膏干后,换药再敷直到局部出现黍米大小的水泡为止。

二十、温毒敷过水仙膏后,皮肤上出现如黍米粒大小的小黄疮,就不能再敷水仙膏了。如果继续敷,局部的疼痛会加剧,甚至使皮肤溃烂,宜改用三黄二香散来调敷。

三黄能泻火解毒不会导致皮肤发生溃烂,乳香没药能通络止痛。

好,我们看一下三黄二香散方,啊。是苦辛芳香法:黄连1两、黄柏1两、大黄1两、乳香5钱、没药5钱,上药碾成极细的末,温毒初起时用茶叶煎煮取汁调药外敷,药干后再换药再敷。以后呢,就用香麻油调敷。

二十一、温毒证见神昏谵语,先给病人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清心开窍的药,接着再服清宫汤。至于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清宫汤,我们刚才也做了详细的介绍。

好,我们这个温病条辨的这节课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们将会讲暑温。

第二节完

张胜兵,号中医鬼谷子,代表作品:《医门推敲》五部,《攻癌救命录》。祖籍湖北汉川,临床医学硕士。国际中医传承机构“庸胜堂”创始人,北京胜永祥中医诊所创始人、董事长、首席中医专家,武汉张胜兵中医诊所创始人,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顾问,俄罗斯友谊大学东方医学院客座教授,俄罗斯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第十届世界养生大会及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特约专家,第三届“民间中医节”被授予“年度最具影响力中医”称号,“一带一路”中美俄国际中医药高端大会获得“国际优秀中医讲师”称号,并获得“国际最具影响力中医奖”。湖北中医药大学“张胜兵中医奖”创办人,湖北中医药大学优秀校友。

为国医大师、当代中医泰斗李今庸教授的关门弟子。临床中擅长针药并用治疗内、外、妇、儿、男、皮肤、肿瘤等多科疾病,均有独到疗效。所主编的《医门推敲》第一部获得了读者广泛好评,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和中医爱好者突破地域和年龄的局限,前来拜师,遂创“庸胜堂”,沿袭恩师李今庸教授的治学风格,传承中医,发扬国粹,广收门徒。此后,又相继出版了《医门推敲(贰)》《医门推敲(叁)》《医门推敲(肆)》《医门推敲(伍)》。《世界华人周刊》对其进行了专访,称其为“世界80后中医领军人物”“新生代中医的杰出代表”“中医治疗疑难杂症和肿瘤癌症达人”!(张胜兵电话及,qq)

伊人恋情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boadw.com/mbjb/3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马勃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