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阅读此图文消息约需4分钟
引子
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JRA),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以慢性关节炎为其主要特点,并伴有全身多系统的受累,也是造成小儿致残和失明的首要原因。
年龄较小的患儿往往先有持续性不规则发热。其全身症状较关节症状更为显著,年长儿或成年患者较多限于关节症状。本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分为不同类型,故命名众多,如Still’s病、幼年慢性关节炎(JCA)、幼年型关节炎(JA)等。
小儿类风湿的病因
1、关节过度疲劳和膳食不平衡是会儿童类风湿病的病因之一,它会导致酸性体质,软骨浸泡在酸性体液中就会降解,滑液的润滑效果也会变差。
2、健康的关节包括强健的骨骼,它主要由必需矿物质在胶原蛋白基质中形成。关节中有一个含有滑液的囊,它保护骨骼的末端不会受到相邻骨头和软骨的冲击,因为滑液可以有效地润滑关节。 3、酸性体质的人会造成大量的钙流失,钙平衡的失调会导致钙在软组织中堆积,引起肌肉疼痛,风湿病性关节炎患者的骨骼末端会接合,融合在一起。4、病毒、支原体等的持续感染;自身免疫;遗传(患者血中HLA-DW7,HLA-DW8抗原检出率高)及寒冷、潮湿、疲劳、精神因素等有关。其病理变化可累及全身各部位的结缔组织,但以关节的慢性非化脓性炎症变化最为明显。
小儿类风湿的临床表现
1.发热多数为缓慢发生,少数突然出现,可为不规则低热,也可为持续性高热或间歇性高热。发热经数周至数月后可自行缓解,但易反复发生。2.皮疹发热期间约有1/5的患儿出现皮疹,其形态不一,多数为细小的斑丘疹,少数呈现结节性红斑中心暗淡的环形红斑,可遍及全身,偶有痒感。皮疹往往很快消失,但随着发热又可出现。3.关节肿痛这是主要的症状,常发生在发热后数周或数月,初常先侵犯膝、踝关节,以后可发展到腕、肘、肩、颈椎等关节。多为两侧对称性,部分患儿呈游走性。此外,有的患儿还可伴发贫血、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肺炎等。小儿类风湿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应及早采用综合疗法。注意休息,适当营养。采用理疗,急性期要进行温水浴,因温水治疗能减轻疼痛。进行体育疗法,活动锻炼应循序渐进,先被动活动,然后主动活动。要避免过度疲劳而加重关节疼痛。2.药物治疗(1)非甾体类抗炎药首选阿司匹林,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换用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痛灭定、萘普生、布洛芬、消炎痛、双氯芬酸钠)。疗程长,症状控制后仍须维持至少半年。(2)缓解病情抗风湿药本类药物作用缓慢,常需数月至半年才能生效,且毒性较大,故仅适用于经非类固醇药治疗病情长期未能控制,已有关节骨质破坏的患儿。金制剂、青霉胺、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3)肾上腺皮质激素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1)多关节型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病情缓解抗风湿药物未能控制的严重病儿加用小剂量泼尼松。2)全身型若发热和关节未能为足量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所控制时,可加服泼尼松。3)少关节型一般不主张使用激素全身治疗。4)虹膜睫状体炎轻者可用扩瞳剂及激素类眼药水滴眼。对严重影响视力患者,除局部注射激素外,需加用泼尼松每日口服,继以隔日顿服。(4)免疫抑制剂全身症状严重及进展性关节炎患者,对阿司匹要及其他非固醇类抗炎药物未见疗效,可试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氨甲喋呤、环孢霉素A。(5)其他药物近年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一定效果。3.矫正手术为减少粘连性腱鞘炎和腕背肌腱破裂的危险,可进行腱鞘切除术。滑膜肥厚、关节疼痛而至关节活动受限者可行滑膜切除术。对严重髋和膝关节受累的患儿,至青春后期,骨骼生长发育停止后,可行关节置换术。小儿类风湿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类风湿病的治疗重在清热、凉血、保阴,临床按卫气管血辨证施治。病发之初,邪在气管,当以清气凉营,透邪外出为主。中期邪燔营血,则以清热凉血为法。久则邪热伤阴,余热不清,治当清虚热,保真阴为要。一、辨证选方1、热入气营 治法:清气凉营,透邪外达。 方药:清凉解毒饮加减。银花、连翘、丹皮各15g,赤芍、生地、玄参各10g,山栀、黄芩各6g。关节肿痛加忍冬藤、地龙;咽痛咳嗽加桔梗、马勃、菊花、桑白皮。2、热入血分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泄热。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生地、丹皮、芍药各12g,玄参、连翘、银花各10g,水牛角20g。神昏加服安宫牛黄丸;出血加藕节、紫草、茜草炭;关节肿痛加桑枝、忍冬藤。3、气血两燔 治法:清气凉血,解毒化斑。 方药:化斑汤加减。生石膏、水牛角各20g,知母、玄参、生地各12g,麦冬、丹皮各10g,甘草6g。出血明显加藕节炭、大黄炭;肝脾肿大加丹参、莪术。4、阴虚火旺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青蒿、鳖甲各15g,丹皮、生地各12g,知母、玄参、秦艽、地龙各10g。口干盗汗明显加沙参、麦冬、天花粉;关节痛重加当归、丹参、红花。二、专方验方1、生石膏30g,知母10g,丹皮10g,生地10g,黄芩10g,银花15g,赤芍10g,防风1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本病气营两燔者。2、水牛角20g,生地15g,玄参10g,紫草10g,丹皮12g,丹参15g,赤芍10g,白芍1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本病营血热盛者。3、秦艽12g,忍冬藤15g,威灵仙15g,海风藤15g,防己10g,赤芍10g,当归1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本病关节肿痛为主证者。4、玄参10g,麦冬15g,生地10g,青蒿12g,知母10g,红花6g,桃仁6g,老鹳草2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本病缓解期。三、熏洗:海桐皮、桂枝、海风藤、两面针、红花、透骨草各30g,水煎后熏洗关节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用于本病关节肿痛者。四、中药1、湿热痹冲剂:具有疏风清热,利湿通络功效。用于本病关节疼痛属湿热型。1~3岁每服1/2袋,3~6岁每服1袋,6岁以上每服2袋,每日2次。2、当归拈痛丸:具有祛风除湿功效。用于本病关节疼痛属湿热型。1~3岁每服1g,3~6岁每服3g,6岁以上每服5g,每日2次。3、犀角地黄丸: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用于本病初期,皮肤斑疹属热入血分者。1~3岁每服1/3丸,3~6岁每服1/2丸,6岁以上每服1丸,每日2次。4、清开灵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之功。用于本病热入气营者。肌肉注射每次2~4ml,每日2~3次。静脉滴注每次8~12ml,每日1次。五、针灸 取曲池、合谷、外关、大椎为主穴,采用泻法,不留针,每日1次,用于本病初期发热较甚者;取足三里、阳陵泉、环跳、昆仑为主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用于本病下肢关节肿痛者;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腕骨为主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用于本病上肢关节肿痛者。六、推拿按摩 清肺经、清天河水、清肝经、推坎宫、运太阳,每日1次,用于本病初,起热在气管之证;推三关、退六腑、开天门、按揉足三里、拿委中、揉解溪、揉昆仑,每日1次,用于本病缓解期,关节屈伸不利者。
小儿类风湿的张老师诊治病例分享
病例一:李某,女性,5岁,年3月14日初诊。患儿3年前洗澡时不慎受风受凉,之后出现双膝,踝关节反复肿热疼痛。近半年以来上述关节肿大变形,活动受限,并伴有双手指间关节肿热疼痛,反复发热。
诊断为“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强的松、雷公藤等药物治疗后,血沉下降至60mm/h后不再继续减低,因出现肝功能异常,考虑为药物性肝损害可能性大,停用西药,来我部治疗。血沉mm/h,LDH,CK均较正常值明显升高,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初证:多关节反复肿热疼痛,伴发热,体温38-39C,入夜尤甚,时伴皮肤粟粒样皮疹,随热势升降而时隐时现,口干不思饮,食欲尚可,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厚少津,脉细数,诊凯。JRA(全身型)。
辨证:风寒湿邪,化热入里,耗血伤阴,湿浊中阻,闭阻关节。
立法:清热凉血,养血育阴,除湿通络。
方药:生地15g丹皮10g生白芍12g丹参15g知母10g双花15g忍冬藤20g青风藤25g鸡血藤20g防己8g甘草8g炒白术10g炒白芥子6g
二诊:服药14剂后夜热退却,关节肿热疼痛减轻,皮疹消退。现上午发热,体温:38℃,口干喜饮,大便秘结,舌尖红,苔白厚少津,脉滑数有力。
辨证:热在气分,耗液伤阴,湿浊中阻,闭阻关节。
立法:清气和胃,除湿通络。
方药:生石青20g,知母10g,金银藤20g,桑枝15g,炒麦旁10g,陈皮10g,焦山楂6g,木瓜10g,生白芍12g,防己10g,川牛膝10g,茯苓10g,生甘草6g,泽泻6g.
三诊:服药14剂后,发热消退,左膝、石踝关节肿热痛消,石膝,左踝关节热痛减轻。现仍右膝。左踝关节肿大,右手腕略肿,口已不干渴,食欲尚可,仍大便秘结,舌质淡红,苔白,脉细缓
辨证:脾胃不足,痰湿阻络,
立法:健胃消导,通络散结。炒白术6g炒内金5g炒麦芽10g生山楂10g大
秦艽8g杭白芍15g生甘草5g威灵仙6g黄药子6g山慈菇10g夏枯草8g炒莱菔子8g炒白芥子6g防乙8g
复诊随访:服上方24剂,患儿关节肿热疼痛基本消失除下蹲不利外,其余活动自如,其间偶有发热,每次发热约1-2小时可白行缓解食欲佳,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复查肝功能、心肌酶均恢复正常,血沉30m/h.效不更方,间断服药,后患者正常上学,基本痊愈。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其方剂剂量请咨询中药医师或药剂师
END
我们只为传播中医,只为中医复兴而努力。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传承中医经方真谛。分享知识,分享快乐,迈向健康之路。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boadw.com/mbsy/3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