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马勃 > 马勃种植 > 正文 > 正文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4/17 12:19:00

《额尔古纳河右岸》作者迟子建,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大兴安岭原始丛林最后一个游猎民族鄂温克族的百年历史变迁。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民族自称,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鄂温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皮制为多。用狍皮、(犭+罕)皮、鹿皮、羊皮等制作冬季长袍、裤子、套裤、靴子、帽子、手套、袜子等,书中的“我”的姑姑依芙琳就是一个手艺很好的人,她善于用狍皮鹿皮熊皮等做各种衣裙,甚至用鱼皮做手套做袜子。他们信奉萨满,日常生活以狩猎、饲养驯鹿为主,但也遵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中,自然万物被赋予了灵性,拥有了和人一样的生命尊严,它们甚至“比人物更有感情和光彩”。在“清晨”中就这样叙述:“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他们一边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一边又承受大自然的惩罚。比如林克被雷劈死、拉吉达被冻死、老达西在与狼搏斗时被狼咬死。。。读到这些时,就觉得生活在森林里的人生命真的很脆弱,但他们也并没有自怨自艾,反而殊死向命运抗争。比如尼都萨满在日本侵华时为了不去为日本人服务,跳神而死;比如马粪包因不满伐木对森林造成的伤害醉酒后与伐木工争吵被打死,等等。

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萨满的神衣神帽裙等都进了民俗博物馆,鄂温克人也从森林搬到了城市,渐渐被城市同化。《额尔古纳河右岸》通过人与自然的相处,把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和面临的选择展现了出来,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人类面临困境的忧虑和不安。同时,也让人们了解到一个民族在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之下是如何地进行艰难的抉择以及所面临的无奈。真的很值得入的一本书。

精彩语句:

1.“如果森林之河遭受了污染,怎么可能是因为几只蜻蜓掠过的缘故呢?”

2.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3.后来起了一阵风,天上的月亮还是老样子,可是水中的月亮却起了满脸的皱纹,好像月亮在瞬间老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刻,我懂得了真正长生不老的是天上的东西,水中的投影不管有多么美,它都是短命的。

4.你去追跑了的东西,就跟用手抓月光是一样的。你以为伸手抓住了,可仔细一看,手里是空的。

#额尔古纳河右岸#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boadw.com/mbzz/108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马勃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